这3种家庭累死也养不有出息的孩子,尤其是第三种,害人又害己 全球关注

2023-05-16 13:06:00     来源:第一心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资料图片)

一个孩子能否成人成才,除了自身的能力与勤奋等因素外。

更多还是受到自身家庭教育的影响。

毕竟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是懵懂的,并不清楚人生规划是什么含义,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经营自己的人生。

这就要求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扮演好导师这个角色,用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世界,及时发掘孩子的潜能与天赋,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家庭教育的优劣或许不会影响孩子的下限,但却会限制一个孩子的发展上限。

比如下面要提到的这三种家庭,就很难养出有出息的孩子。

父母总是发生矛盾的家庭

和睦温馨的家庭是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

一个家庭中的父母总是发生争吵,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与思维,让孩子变得更加脆弱敏感,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

因为孩子年幼的时候无法正确感知世界,只能够借助父母认识自我。

此时的孩子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很容易对父母争吵离婚等事情产生恐慌,害怕自己成为被抛弃的对象。

尤其是那些本就内心敏感细腻的孩子,更容易因此出现焦虑的情绪,从此主动压抑内心的想法,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换取家庭的和谐。

热衷于在孩子面前争吵的父母,也很难拥有像其他家庭那样恩爱的氛围。

两个人都将自己的心思放在了和对方争吵上面,自然不会有太多心思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这同样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种做法。

孩子被迫在幼小的年龄学会长大,尝试一个人处理各种超纲的问题。

这会让一部分孩子变得更加坚强自我,同时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切感也会逐渐降低。

不少孩子都因此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过分袒露自己的心声,和父母的关系也是若即若离的。

经常出现家庭暴力的家庭

家庭暴力对人类成长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即便是一个心智成熟的人,长时间生活在充满家庭暴力的环境中,也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

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大多来源于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感受。

家长经常在孩子的面前进行家庭暴力,将世界的阴暗面展现给孩子,有可能会扭曲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让他们同样出现暴躁易怒的性格。

也有一些孩子会在家庭暴力的影响下变得更加懦弱,甚至彻底放弃自尊。

身体上的伤害或许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愈合,但心灵上的伤害将会伴随我们终身。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和帮助,家长应该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到对事不对人。

例如在外面生气受挫后,不要将这份愤怒的感情带到家庭生活中去,欺负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犯下一些错误,家长也不能够对孩子曾经的错误耿耿于怀,始终用抱怨质疑的态度和孩子相处。

只会用暴力教育孩子的家庭,很容易让孩子出现精神问题。

这样的孩子一旦成年拥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就会立刻摆脱原生家庭,甚至产生和父母断绝关系的想法。

如果家长不希望和自己的孩子变成仇人,就不要用暴力和孩子沟通。

太过宠溺孩子的家庭

平时太过骄纵孩子的家庭,同样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个家庭中产生了新的成员,确实是一件值得关注庆贺的好事,但我们也不要交这件事情过于神化,要学会用平常心来看待家庭成员的变化。

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从出生到成长、老去这一过程,家长真正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自力更生的本领,让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判断,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负责。

太过关心孩子、呵护孩子,只会让他们成为自以为是的巨婴。

毕竟从个人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以自我为中心这个过程,认为自己是世界的焦点。

家长的过分关注有可能会使孩子沉浸在这样的想法中无法自拔,在后续的为人处事中出现更多矛盾。

有不少孩子都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将父母和亲朋好友的付出当做理所应当的事情。

可社会并不会因此厚待某一个人,不懂得尊重与和平的道理,等待这些孩子的将会是来自外界的残酷惩罚。

家长不应该将自己当做孩子的守护者,而应该学者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身份上。

当孩子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和行为时,对孩子进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呵护与安全感。

要是孩子做出了错误的行为,我们就要立刻制止他们,并进行引导与纠正。

只有在儿时帮着孩子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让孩子养成正确的三观,学会平等友善地与他人相处,孩子才能更好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样的孩子即便没有太多过人的天赋才能,也可以在成年人的世界中过得顺风顺水。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