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10米巡检 守护电力“动脉”

2023-07-28 05:51:36     来源:广安日报-广安在线

7月24日晚上8点,雨后的市民广场暑热暂退,一群手持彩扇的市民正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距离地面10米深的110千伏西溪变电站出线电缆隧道入口处,国网广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邓钧与班组成员蒙怡帆和唐勇正背着工具包,开展雨后电缆特巡。

电力工人巡检的两条电缆通道位于广安市主城区,从110千伏西溪变电站引出,全长3公里左右,投运已经近10年,主要负责为西溪、万盛、金安大道周边片区供电。24日下午,我市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大雨初歇,电力工人连夜开展地下管网安全巡护。


(资料图)

地下电缆通道内,大多没有网络信号或者信号不稳定,在巡检时通常处于失联状态。电力工人在几乎“与世隔绝”的地下,精心守护城市光明。

“通道内含氧量与地面不同,一定要注意安全,身体不适要及时说。”进入通道前,邓钧打开有害气体检测仪,反复提醒两位同事。

虽然雨后的气温略有下降,但在闷热、潮湿的地下电缆通道中,两人蓝色的工作服很快就被汗水浸透。

电缆隧道安全有六防,防隧道火灾、水患、外破、毒气、防温度过热、线路异常。巡检人员作为“电缆医生”,他们手持电筒,一段接一段细致地检查电缆温度等,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记录并消除安全隐患。

地下通道的空气潮湿且不流通,且通道内有的地方低,有的地方狭窄,巡检需要时而猫腰,时而低头,时而侧身使用工具读取数据。

在10千伏西电线电缆通道两侧,各有3根直径约10厘米的高压电缆。电缆通道中间有1米左右宽度的人行通道,通道内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处电缆接头。“一处电缆往往有多组电缆接头,而接头恰是整个电路最薄弱的地方。”唐勇说。

在第一个接头处,唐勇拿出红外测温仪,测温显示26.8摄氏度,蒙怡帆戴着绝缘手套,拿起钳形电流表,绕着标注着A、B、C的三根电缆进行测试。数据显示,电流数据正常。

“每个接头处安装有监测仪器,对温度和线路环流进行实时监测,人工巡检更是多一份保障。”唐勇介绍,他们将检测的数据不时传回广安供电公司的输电运检中心,与安装的检测仪数据进行对比,若出现较大差异,立即返回进行核校纠正。

在电缆通道的一头,邓钧遥控着机器狗开展电缆通道遥控巡检。机器狗可通过定时巡检、定点巡检、指定任务临时巡检等多种巡检方式,采集现场实时数据传回到精益化管理平台,完成分析决策、事务处理等工作。

晚上9点半,完成地下工作的他们走出电缆隧道。

“进入主汛期后,我们将地下巡检的频率提高一倍,目前已经完成了主城区电缆通道特巡37次,累计为22回电缆开展巡检,全力保障骨干电力网络安全稳定运行。”邓钧说。

自入夏以来,气温攀升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考验,广安供电公司不断加强巡检力度,定期对电缆隧道进行送风降温,确保高压电缆安全稳定运行。(广安日报全媒体记者 龙俊帆)

标签:

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