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不“藏”了!干这事儿,我们很在行!

2023-05-23 17:40:40     来源:媒体:奔腾融媒

不“藏”了!


(资料图)

不“藏”了!

袁隆平说

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

就不能生存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

让袁隆平展开了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

后来

袁隆平成就斐然

但他一直惦记的

仍是“下田”

传统种田

靠天吃饭

如今种田

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

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加持下

越来越多有知识

懂技术

善管理的新农人

从会种田到“慧”种田

在田野里点燃新希望

内蒙古

是全国13个粮食重点生产省区之一

是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

更是名副其实的“塞外粮仓”

内蒙古在种田方面

一直“很在行”

内蒙古积极贯彻落实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综合运用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等改变传统种田场景

提高春耕效率

以科技创新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都有哪些科技的“加持”?

1

兴安盟水稻科研基地

头顶烈日

撸起袖子

拉线、分苗、插秧....

不一会

一排排青翠的秧苗铺满了水田

伴随着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不少地区插秧甚至

已经配备上了无人机

这不是普通的水稻种植

而是科研插秧

眼下

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

水稻科研基地

迎来了如期而至的“插秧月”

只见科研专家埋头劳作

小心翼翼地将

一棵棵带着编号的

水稻秧苗材料

插入田中

对于科研人员来说

这些秧苗就像

他们的孩子一样宝贵

只为给兴安盟

找到优质、高产、多抗的大米新良种

实现袁隆平院士曾经为

兴安盟定下的

水稻亩产提高100公斤的目标

2

智慧“气象站”精细作业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

平一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

工作人员正在安装农业“气象站”

该设备可以根据

农作物不同生长周期的特点

确定数据采集标准、时间

利用高清摄像机

智能传感及遥感设备

对土壤平整度

土壤墒情

土壤肥力

作物长势

病虫害等级分布等情况进行识别监测

过去种田凭经验

现在用数据说话

不仅省时省力

而且增产高效

3

“北斗导航”精量播种

在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

蒙盛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

农机手通过人机交互界面

对播种作业参数进行设置后

装有北斗导航

自动驾驶系统的大型拖拉机

便按照设定的路线匀速前进

施肥

播种

覆土等作业一气呵成

在实现智慧农业的过程中

为了改变传统的人工手动种植模式

农机安装“北斗”自动导航驾驶系统

还可享受国家补贴

账划得来

活干得多

智慧农业的发展也迈入了新时期

4

温光水肥精准控制

在乌兰察布市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智能温室里

一架架蓬勃生长的番茄藤蔓

将智能温室汇成“绿海”

无土栽培吊架上

缀着的一串串“红色玛瑙”

“黄色碧玺”

各个饱满圆润

在这里

温、光、湿、水、气、肥

全部通过仪器监测土壤实现了智能化控制

为作物创造一个最适宜生长的环境

5

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

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走进巴彦淖尔市金伯利(临河)农场

一栋栋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成方连片

温室内生机盎然一片葱茏

各类瓜果蔬菜郁郁葱葱

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控制间四周

水泵、变频柜等设备安装整齐

只需要一名工作人员

就可以完成农场全部600亩

连栋智能温室的水肥灌溉需求

“智能农机+智慧农业”模式

真正从理论探索走到了田间地头

为实现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提供科技支撑

播种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原标题:《不“藏”了!干这事儿,我们很在行!》

标签:

包装